話說小魚本來就對一些媒體人看完TII的想法不是很在意
(內心OS : 我管你喜不喜歡或愛不愛TII 咱們MJ迷愛就好了!!!)
結果昨天小魚的朋友硬是寄了封MAIL叫小魚去收
朋友: 我剛寄了倪震看完TII的感想給妳 妳快去收
小魚:??倪震的感想我為何要看!TII本來就很無敵啊~~
(內心OS ...而且我又不呷意倪震.....誰理他啊....)
朋友:妳很煩耶.......反正他寫的不錯!而且他有認錯!!!
小魚:(驚!!)認錯??對MJ的TII嗎???哼!!那他一定是本來對TII期望不高,結果看完後對MJ感動抱歉!
朋友:........對啦對啦......妳快去看啦........
就是醬~~~~~小魚後來很認真研讀~~~
倪先生寫得不像一般媒體人那般膚淺及嘩眾取寵 小魚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誠!!
(P. S 倪先生的標語有加分作用:不去戲院看《This is It》,不能原諒.....)
若你身邊有這種"不能原諒"的朋友 快點帶他去電影院看TII唄!!
新假期 P175 | 名人專欄 | by 倪震
80年代在美國念大學,MTV剛興起。我們每天每秒開著MTV臺,MTV臺每天每秒播著Michael Jackson,他是搖滾的神。
《THIS IS IT》,一個邪門的名字,譯為中文,可作「絕響」,似帶點預兆;50場演唱會,胎死腹中。同名的電影,我早在一個月前就訂了票,第一天公映就和太太去數碼港欣賞。老實說,期望不高,第一時間捧場,是對MJ的悼念,也是致敬。
但《THIS IS IT》出奇出奇出奇的好看,絕對絕對絕對不是把花絮和無謂訪問拉雜成軍的投機作品。電影基本上由大量演唱會的彩排片段和Making of拼貼而成,如實地記錄了MJ的才華和性格,也帶領我們參與了這個從沒舉行的演唱會。 假如你和我一樣,有認為過MJ是想標尾會,食老本,賺些花費才開50場《THIS IS IT》演唱會,那你應該和我一樣汗顏。 (倪先生還好你有發現自己錯了~~~)
看完電影,我們會發現MJ對整個演唱會的要求,對自己的要求,對每段音樂,每個效果,每段舞步,每剎那的感覺的要求,都高到吹毛求疵的程度,但他絕對知道自己要求什麼,和他合作的各路精英也絕對相信MJ的感覺,全力配合他的要求,不斷去提升配合。真難想像銀幕上動若脫兔的MJ,每晚要靠大量止痛藥才能安眠。整個演唱會的製作驚人地不惜工本,每個環節都找來舞臺上最頂尖的人才,最先進的技術,整個團隊正如MJ所言,就是要將「不可能」的經驗帶給觀眾。我和所有人一樣,沒有福氣看到《THIS IS IT》演唱會,但《THIS IS IT》電影,卻令我能完全地想像到演唱會舉行時的盛況。事實上看彩排可能會比看真實演出更精彩,我們可以看到MJ的隨意和瀟灑,也領會到他的專業和執著。
《THIS IS IT》,還了 Michael Jackson一個公道,MJ在電影中,毫不矯扭做作,他專業得像神,天真得像個小孩子,他說話中最常提到的一個字,是LOVE。他愛音樂,愛舞蹈,愛人,愛地球,愛觀眾。看過《THIS IS IT》,大家會相信,MJ是個簡單純真的天才。
其實看《THIS IS IT》電影,和看《THIS IS IT》演唱會分別應該不大,精華都在其中了。萬事俱備,在銀幕上最覺得偌大的場館欠缺的,是觀眾。但滿滿的戲院,正好彌補這個令人遺憾的虛空。來吧,去捧一代天之驕子的場,去看一場這麼近那麼遠,最精彩但又沒演出過的演唱會,去完成他的遺憾,去見證他的才華和努力,去認識真正的MJ。我看《THIS IS IT》時,常無端感動得想哭,看來有些埋藏起來的感情,自己也不瞭解,是對人對事還是對過去的思念?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不去倫敦看《THIS IS IT》,可以瞭解;不去戲院看《THIS IS IT》,不能原諒。電影只會做兩星期,一眾宅男線民,也請去開開眼界,看看世界。